旺旺公司的广告为什么总是与众不同?

旺旺公司的广告为什么总是与众不同?

“我要O泡,我要O泡,O泡果奶哦哦哦!”

“一旺到底,我会旺,我会旺!”

“可以吸——的冰淇淋!”(旺旺)

看到这几句广告词是不是跟着唱出来了?

其实在那个年代,电视广告充斥着大量这样洗脑而且稍稍有点没头没脑的作品,比如脑白金、喜之郎、亮甲等等。

甚至这种传统不忘初心一直传承到了现在。无论是你追剧还是刷视频,时不时都会蹦出一大堆人在那边手舞足蹈,整齐划一地高喊无比重复的广告词:

“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拼多多)

“你单身吗?你单身吗?你怎么还~单~身~呀?”(爱聊)

……

而且这些广告总会出现在住宅和写字楼的电梯里循环播放。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患上了电梯恐惧症,每次进电梯之前都要做一遍被洗脑的心理建设。如果不巧赶上大热天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些广告会让你抓狂崩溃,烦躁无比。

那为什么这些广告还没有消失,甚至这么有市场?

原因在于这种风格的广告市场回报率太高了。

广告的批判优劣其实有一些国际通用的标准,我们就拿常用的AIDMA举例子。这里的AIDMA具体指的是: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记忆(Memory)和行动(Action)。

而AIDMA也是基于产品的目标用户而言的。

我们就拿刚才提到的广告举例子。

注意、兴趣和记忆很好理解,洗脑的风格和无脑不知所云的广告词最不缺乏这三点,第一印象就会让人猜测这是卖啥的,怎么这么能吵?

而欲望就比较有说法了,这几个广告看似无脑其实直指痛点,一语中的,都成功勾起了用户的欲望。

旺旺的目标用户是小孩子,旺旺的广告视频中采用了大量小孩子得意和获得其他小孩认可的镜头,这就很好地利用了小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

拼多多主走下沉市场,他的广告语一直在强调“省”这个字;而爱聊主要是男女社交,所以一直在强调“单身”。

另外消费者会更倾向于熟悉的牌子。这些洗脑广告语虽然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但是也在心理埋下了对这个牌子的认知,就像你能唱出那几句广告词一样。

展开全文

几年过去后,一个新出的牌子和一个整天在你身边吵的牌子你选哪一个?吵都吵出感情来了,这就满足了“行动”。

毕竟对于品牌,差印象比没有印象强太多了。

但是,就算回报率再高也不能否认这是低质量的营销。因为这是中国市场过于讲究效率、过于浮躁的畸形产物。

就跟游戏市场一样,很少有公司会投入大量精力认真做一款产品,大多是蹭热度赶出一个低质量游戏,再利用心理骗局圈钱罢了。

而高质量的广告,不仅能满足AIDMA标准,甚至还能让用户沉迷其中,叹为观止。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广告了。日本是一个压抑的国家,人们每天绷得很紧,这促使他们在广告娱乐行业上会寻求一种解放才能抓人眼球。

他们的很多广告与其说是广告,不如说是很吸引人的小剧场,甚至脑洞极大、浮夸至极,不到最后你根本猜不出这是什么广告。

就比如在一个高中里,校长摇滚式地大喊,一脸没出息样的学生们,或许你们没有察觉,你们体内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动起来,动起来!

于是各种路人开始在街道、窗台激励着学生,配合着激情热血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开始目视前方不断朝着一个方向奔跑。

在这一时刻,有人会摔倒,有人会面临险阻,但这都不算什么。只要动起来、只要努力,世界就是他们的。

一时间,整个气氛都被点燃了,无论是演员还是看客,都好像是热血漫画中的主角一般。

最后,他居然是宝矿力水特矿泉水的广告……

这一个广告在B站上已经有40多万人主动观看,甚至评论区的画风是这样的:

可见这个广告的营销有多么成功了。

还有一种就是音乐MV式的广告,就比如「カサネカサネテク」(千层套路)。

主要内容讲的是女生撩汉的各种套路和小心机,歌曲极具富有节奏,旋律魔性又好听。这首歌在中日两个国家一时间都爆火起来,B站单个平台单个视频获得了300多万的播放。

而MV的最后揭示了主旨:这些套路叠加起来就是——冰淇淋……

可见,情绪、反转和艺术性是高质量广告必不可少的属性。

其实在国内也有广告商意识到了要改进广告,并取得了成功。

在去年中旬,阿肆为屈臣氏蒸馏水定制了一首广告歌,名叫《热爱105°C的你》。

这首歌由于清新俏皮的曲风火爆的全网,单曲在抖音获得了惊人的54.6亿的播放量,歌曲一度冲击到各大平台音乐排行榜首位,屈臣氏在这次营销中可算赚大发了。

所以对于国内的各大广告商,与其老关注那些陈年老套路引人反感,不如走走心。

聚焦营销知识,助力企业推广。这里是珍岛集团出品的一站式智能营销工具和管理平台 @Marketingforce,欢迎点赞、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