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藥單方/路路通路路通LU LU TONG
性味:苦, 平歸經:腎經, 肝經寒熱指數:23英文名稱: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Liquidambar formosana
Fructus Liquidambaris, Beartiful Sweetgum Fruit, Taiwan Sweetgum
別名:九空子,楓木球,楓果,狼目,聶子,楓香果,楓球子,狼眼,楓實,楓木上球,楓樹球來源: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乾燥成熟果序。冬季果實成熟後採收,除去雜質,乾燥。道地藥材:陝西, 西藏, 青海, 雲南, 湖北, 福建, 貴州, 湖南, 四川, 江西, 浙江, 江蘇, 安徽, 河南, 廣西, 廣東, 臺灣生長環境:林中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最後更新日:2025-07-24
路路通的傳統功效1. 清熱解毒路路通,性味苦寒,是其清熱解毒功效之本。苦能瀉火、寒可清熱。
中醫以其治療「臟毒」,即清除臟腑積熱所成毒邪,具深層解毒作用。
對於皮膚癬疾,路路通外敷能清解濕熱、風熱毒邪。其燒灰外用兼具收斂、消炎、消毒,與中醫「解毒」理念相合。
緩解蕁麻疹亦憑其清熱解毒之力。此症多因風熱、濕熱毒侵襲肌膚,路路通有助於散邪透表、清熱止癢。
綜言,路路通憑藉苦寒之性,廣泛用於清除臟腑及肌膚各類熱毒證候。
2. 活絡止痛路路通以活絡止痛見長,此效乃源於其祛風通絡、利水除濕之功。中醫認為「不通則痛」,肢體痹痛或手足拘攣,多因風、濕等邪氣痹阻經絡,致氣血運行不暢。路路通能疏通經絡,驅除風濕,使氣血流通無阻,經絡得暢則痛自止。尤其適合用於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之症。同時,其利水除濕特性,亦能消解濕邪內停所致的脹滿、水腫等,間接有助改善濕阻所引起的不適。
3. 祛風除濕路路通性味辛溫,辛能發散,溫能通利。其入肝、腎經,針對風濕之邪侵襲筋骨、經絡所致的痹痛濕阻。辛溫之性可開泄驅邪,化濕通絡,使風邪得祛,濕邪得除,氣血運行通暢。此為其祛風除濕,疏利關節之核心機理。
4. 利水滲濕路路通性味平和,味淡,性微寒,歸於腎、膀胱經。其利水滲濕之功,根源於其通經活絡、祛濕散熱之特性。中醫認為水濕乃致病之邪,可凝聚體內,阻滯氣機,影響臟腑功能,引發諸多病證,如水腫、小便不利、周身痹痛、月經不調等。路路通入膀胱經,能促進水液代謝,使停滯體內的濕邪隨小便排出,故能有效緩解水腫脹滿與小便不利之症。其微寒之性,兼可清熱,對於濕熱壅滯所致之淋證、關節疼痛及婦科問題,亦能發揮清熱利濕之效。透過祛除濕邪,路路通暢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減輕周身痹痛,並利於月經調和。其化濕作用,旨在恢復體內水液平衡與經絡暢通。
顯示路路通的古代典籍《 本草綱目拾遺》:根據中醫古書《本草綱目拾遺》中的記載,楓果就是我們常說的「路路通」。這種植物長得有點像白楊樹,而它的果實內部構造則類似蜂窩狀。路路通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特性,就是它能夠在人體的十二條主要經絡中自由流通,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救生苦海》這本書中,會使用路路通來治療水腫和身體浮腫的情況。因為路路通有著強大的能力,可以深入人體,搜尋並驅逐那些潛藏在體內的多餘水分。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拾遺》的記載,楓果這味藥材,它來自一種外觀類似白楊樹的植物,其果實內部構造呈圓形,像蜂窩一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路路通」。
路路通有著強大的功效,能夠在人體的十二經脈間自由流動,充分發揮其藥效。正因為此特性,《救生苦海》這本書中,將路路通用於治療水腫的症狀,認為它可以深入體內,尋找並驅逐潛藏的水分,有效減輕水腫的情況。
總的來說,路路通是一種功能強大、應用廣泛的中藥材,特別適合用於處理與水液代謝相關的疾病。《 本草拾遺》:根據中醫古書《本草拾遺》的記載,中藥「路路通」具有以下功效:
1. 防禦瘴氣和瘟疫:路路通能幫助身體抵抗惡劣環境中的瘴氣和預防瘟疫的侵害。
2. 明目:服用路路通有助於改善視力,使眼睛更加明亮。
3. 除濕:路路通具有去濕的功效,可幫助排除體內過多的濕氣。
4. 舒筋活絡:此藥能緩解肌肉和關節的拘攣,促進血液循環,使筋絡得以放鬆。
5. 緩解周身痹痛:路路通適用於治療全身性的痹痛,包括手腳和腰部的疼痛。
6. 燒煙吸入療效:將路路通燃燒後吸入其煙霧,同樣能達到治療上述症狀的效果。
總結而言,《本草拾遺》認為路路通是一種具有多種健康效益的中藥,不僅可以防禦瘴氣和瘟疫,還能改善視力、去除濕氣、舒緩筋絡、減輕疼痛,甚至通過吸入煙霧的方式也能發揮療效。《 嶺南採藥錄》:根據中醫古書《嶺南採藥錄》的記載,中藥「路路通」主要用於治療兩種症狀。
首先,它被用來處理由風濕所引起的流注疼痛。在中醫理論中,風濕指的是外感風、寒、濕三邪,侵入人體而導致的一系列病證,包括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流注則是指病邪在體內流動,導致疼痛部位不固定,時輕時重。因此,當風濕之邪流注於體內,引起疼痛時,「路路通」可以發揮其驅風散濕、止痛的作用,緩解病人的痛苦。
其次,「路路通」還可用於治療癰疽腫毒。癰疽是皮膚和軟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見於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伴有紅腫熱痛的症狀。腫毒則是泛指各種局部腫脹、疼痛的病變。在這方面,「路路通」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癰疽腫毒帶來的不適。
總結來說,《嶺南採藥錄》指出「路路通」是一味能夠治療風濕流注疼痛以及癰疽腫毒的中藥,具有驅風散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現代實用中藥》:根據中醫古書《現代實用中藥》的記載,路路通這味中藥在使用上,常被燒成灰後外敷於皮膚上,針對像是濕癬或是痔瘡等皮膚病變具有良好的療效。它主要的功能包括:
1. **收斂作用**:能幫助皮膚緊縮,減少分泌物的滲出,對於濕癬等皮膚過敏或發炎引起的滲液有緩解效果。
2. **消炎效果**:能夠減輕皮膚炎症反應,對於紅腫、疼痛等症狀有所改善。
3. **消毒功能**:具有殺菌作用,能清除皮膚表面的細菌,防止感染擴散,對痔瘡等易受感染的部位尤為適用。
總之,《現代實用中藥》強調了路路通作為外用藥材的多重效益,尤其在皮膚病的治療上,通過其收斂、消炎和消毒的作用,可以達到一定的療效。《 常用中草藥手冊》:根據廣州部隊所出版的《常用中草藥手冊》中的記載,路路通這種中藥的主要功能是驅散風邪和濕氣,促進氣血的流通與活化。它常被用於治療由風濕引發的腰痛,以及因氣滯血瘀導致的心胃疼痛。此外,對於產後乳汁分泌不足的情況,路路通也有一定的療效。在皮膚病方面,像是濕疹和皮炎等問題,路路通也能發揮其獨特的治療作用。
換句話說,路路通是一種具有強大祛風除濕能力的中藥,它能幫助改善人體內氣血的運行狀態,對風濕引起的腰痛、心胃氣痛,以及產後少乳等問題有良好的緩解效果。同時,它還可用來治療濕疹和皮炎等皮膚疾病。《 本草綱目拾遺》:根據中醫古書《本草綱目拾遺》中的記載,楓果就是我們常說的「路路通」。這種植物長得有點像白楊樹,而它的果實內部構造則類似蜂窩狀。路路通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特性,就是它能夠在人體的十二條主要經絡中自由流動,發揮強大的通經活絡作用。
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的《救生苦海》一書中,會將路路通作為治療水腫和浮腫的重要藥材。因為它具有搜尋並驅逐體內潛藏水分的能力,從而幫助消除水腫的症狀。路路通的這種獨特療效,使得它在中醫臨牀應用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路路通的現代功效1. 抗菌抗病毒中藥路路通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主要作用為抗菌與抗病毒。路路通所含的活性成分具有廣譜抗菌能力,能有效抑制多種細菌與真菌的生長繁殖。具體研究指出,它對常見病原體如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均具備顯著的抑制作用。此外,路路通亦展現出明確的抗病毒功效,可抑制多種病毒的活性,其中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以及腺病毒,顯示其在對抗病原體感染方面的潛力。
2. 抗發炎路路通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抗發炎作用源於所含生物活性成分,能透過多種分子機制發揮功效。研究指出,這些成分可顯著抑制核因子-κB(NF-κB)等主要發炎通路活化,進而下調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環氧合酶-2(COX-2)等關鍵促炎因子之表達。此外,路路通亦能調節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功能,並減輕氧化壓力導致的細胞損傷,從而有效緩解急慢性炎症反應。
路路通的運用方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煅存性研末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燒煙聞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路路通注意事項: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慎用,以免影響胎兒或嬰兒健康。
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火氣。
虛寒血崩者勿服,以免加重血虛。
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以免誘發流產或加重出血。
腸胃功能不正常的人慎用,以免造成腸胃不適。
腹瀉型肝炎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腹瀉。
有嚴重胃腸道疾病者慎用,以免損傷胃腸道黏膜。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潰瘍。
路路通相關的方劑和肝益腎飲溫經通絡湯滋乳湯舒筋活絡藥膏活血舒筋湯芎歸疏肝湯逐血破瘀湯肝胃二氣丹傷筋藥水木香流氣飲路路通可治療的相關疾病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月經稀少閉經產後乳汁不足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月經不調腰痛疥癬麻疹蕁麻疹濕疹路路通含有的化學成分28-去甲齊墩果酮酸(28-noroleanonic acid), 蘇合香素(Styracin (Cinnamyl cinnamate)), 左旋肉桂酸龍腦酯(Bornyl cinnamate), 環氧蘇合香素(Styracin epoxide), 異環氧蘇合香素(Isostyracin epoxide), 氧化丁香烯(caryophyllene oxide), 白樺脂酮酸/路路通酮酸/路路通酸(Betulonic acid (Liquidambronic acid/Liquidambaric acid)), 24-乙基膽甾-5-烯醇(24-ethyl-△5-cholestene-3β-ol)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討論留言載入中...